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与精准执法平台

发表时间:2023-03-13 15:57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排污许可执法监管”、“深入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助力稳住经济大盘”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南京市积极探索非现场监管与精准执法新路径、新手段、新模式,建设了“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与精准执法平台”。平台集线索采集、智能研判、复合调度、全景展示于一体,具备“系统智能分析、预警自动推送、问题自主解决、执法精准处置、办案全程留痕”等五大智慧化监管能力,极大的提升了南京市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信息化、科学化、智慧化水平。


建设内容




2.1-非现场监管专题-首页.jpg



(1)线索采集服务中心

平台实现了对非现场监管线索数据的定义、采集和归类。全面整合了重点业务系统及设备、装备的数据信息,形成以传感器为主的前端感知数据、以排污许可回流数据为主的执法业务数据以及以视频监控为主的视觉数据,辅以常态化走航车监测和无人机飞航巡查等数据,全力挖掘全域非现场监管数据线索,为智能研判能力中心提供全方位数据基础,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提供更加坚实的数据支撑底座。


线索采集能力中心一方面采集汇聚业务数据,另一方面挖掘汇集问题线索,将问题线索直接推送给智能研判中心。业务数据直接推送给数据中台,为数据深入关联分析以及数据挖掘应用提供支撑。


(2)智能研判能力中心

平台结合各类线索数据及业务数据,形成涵盖几十条预警规则且功能强大的智能研判中心。通过对日常管理和执法两大类任务进行智能研判,及时推送问题。可推送日常监管类异常线索以及事前、事中、事后涉嫌违法的任务线索,为快速发现问题、精准解决问题提供保障。


智能研判能力中心依据生态环境监管要求,通过计算机初步判定+人工复核的方式,将线索中心的线索转化为监管任务,为非现场监管与精准执法提供智能化支撑。


(3)复合调度能力中心

平台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以落实每一个“环境问题”的去向为目标,构建起从“环境问题”发现、管理、下发、核查为一体的管理流程,实现发现问题有源头,解决问题有结果的全调度闭环式管理模式。平台将非现场手段发现的问题线索汇集在调度中心,分级分类后通过平台和移动端及时推送给相关责任人进行闭环反馈,实现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全覆盖,以及“情况看得见”“指令听得着”“处置有措施”“结果有回声”的全方位、可视化的指挥调度模式,适应了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需求,将生态环境监测、监管与执法有效融合。


建立信息调度处理机制,成立研判专班,对各类问题线索进行研判调度,各责任单位进行协同处置,打通监管任务流转体系、建立针对企业的信息传达及反馈机制,确保线索推送信息得到及时有效处置、整改,做到“每一环节皆留痕、所有环节可追溯”。


(4)服务展示能力中心

平台“绘制”了生态环境融合监管一张图,全景展示环境要素信息以及排污许可、执法、指挥调度情况信息,利用GIS技术、可视化图表等多种方式,将监测数据及业务数据统一显示,宏观呈现了各类非现场生态环境监管要素的现状与趋势,微观展现了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动态,各类执法调度情况动态,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可视化全息作战地图。通过企业自证自查、企业帮扶、云课堂、预警提醒等方式服务企业,通过监管执法一张图、全局总览、指挥调度、考核评估等服务管理,通过企业画像、正面清单、智能研判与精准执法等服务执法,通过信息公开、咨询查询、信访投诉等服务公众。


服务展示中心,一方面为监管人员提供数据全景展示,实现全市非现场监管要素全掌握,另一方面为企业、管理人员、公众提供多维度服务,实现监管与服务能力的大提升。



6381431621424748161292416.jpg


实施效果



(1)注重多渠道数据采集,提升发现问题线索能力

注重局内部的应用系统、上级部门及外部门应用系统和工作线索等三类线索数据采集,有效疏通环境非现场管理和执法信息梗阻,提升发现问题线索的能力。本平台线上流转、闭环管理等手段,疏通监测监管与执法之间的信息梗阻、解决了非现场管理与执法之间信息脱节的问题,提升发现问题线索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生态环境监管信息化、精准化水平。


(2)加强智能数据研判能力,提高线索推送的精准性

智能数据研判是将生态环境监管要求拆解条目化后,将非现场数据研判规则转化为计算机算法模式,实现以计算机判定为主、人工复核为辅的方式,将系统报警中心的各类精准报警转化为监管类任务和执法类任务,其中监管类任务由各责任部门按照闭环流程完成,执法类任务由执法局按照闭环流程完成,提高线索推送的精准性,有利于高效执法。


(3)打造协同机制的调度平台,提升执法与监管效能

建立信息调度处理机制,配合相关的规范制度文件,实现各部门协同工作。采用融合通信完成多种装备的调度以及采用工作流技术完成执法监管任务的线上调度,实现执法任务、执法人员、执法装备的可看、可查、全程留痕的闭环管理。另外,建立环境执法“标签库”、能够描绘执法人员电子画像,实现执法和处罚流程对接以及工单、罚单电子化等功能,为精准执法提供信息化支撑,利于提升执法效能。


(4)构建全景可视化窗口,提升执法可视化监督水平

全景可视化窗口以专业GIS平台和地图引擎为支撑,以业务为主线,集中展示各污染源及环境要素监测监控、非现场监管与执法、可视化指挥调度等情况,通过丰富的数据可视化技术,将执法任务、执法人员、执法装备、第三方技术保障、指挥调度信息、污染源信息、周边环境信息等多要素融合到一起,搭建了决策调度“指挥链”,为各级用户提供全面、直观的业务信息,为环境管理、环境执法、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有利于提升执法可视化监督水平。



1.3-指挥调度专题-可调度资源-走航轨迹.jpg


案例创新点





AEE2E7E0-9F20-4b33-B42A-C0634D3FF7CF.png


推广价值



本项目通过“线索采集、智能研判、复合调度、服务展示”四大能力中心的建设,形成了全局、全流程和全方位的非现场监管和执法工作体系。为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在环境非现场监管与精准执法方面提供了有力示范。南京市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紧贴政策需求,污染源管理深入精细,生态环境监管执法理念与模式较为先进,所以在国内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尤其非现场监管与精准执法模式形成的“服务监管、服务执法、服务企业、服务公众”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为全国在构建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提高执法精准化与智能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和促进企业有效自主守法等方面都具有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分享到: